在新形势下,福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过程中,妥善防范法律风险,积极稳妥化解法律争议,显得尤为重要。
为帮助福建企业更好地应付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防范和化解“一带一路”倡议布局中面临的各种法律风险。1月6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福建分会与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以下简称“省企联”)、海峡两岸仲裁中心联合举办“一带一路”法律与政策沙龙。
省企联会长刘捷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福建分会副秘书长陈朝晖出席,活动特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经济法律与政策中心主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池漫郊作题为《新形势下福建企业参加“一带一路”的法律指引》的沙龙主旨演讲。省企联执行副会长许先丛主持。
刘捷明对池漫郊远道而来表示欢迎,他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前景,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既是国际共识,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当前,中国企业已经成长、发展起来了,到了和国际一流企业竞争的阶段。企业要依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通过把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推动开放型经济加速发展。
投资贸易,法律先行。陈朝晖副秘书长介绍,作为国家级的仲裁机构,贸仲委和海峡两岸仲裁中心恪守公平公正的法律原则,超越地方的利益羁绊,在处理跨地区和国际投资贸易纠纷时具有天然的优势。
在新形势下,福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过程中,妥善防范法律风险,积极稳妥化解法律争议,显得尤为重要。他希望,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的全体会员都能在在“一带一路”沿线合作中如鱼得水、兴旺发达。
主旨演讲中,池漫郊从当前中国及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一带一路”发展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新形势”给我国(福建)企业带来的挑战、如何应对困难四个方面,结合生动的案例进行讲解。
池漫郊指出,当前,中国面临着多边贸易体制危机,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越来越受到许多国家政策收紧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也对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面对这些挑战,池漫郊对企业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做好预警调查,保持和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合作伙伴的联系,对于当地法律及政策状况保持了解;
二是做到风险合规,对于当地法律及其他要求进行有效的尽职调查,确保企业行为合规合法,加强企业自身能力建设,尤其是企业社会责任;
三是加强国内法律应对,对于相关国际法及外国法的了解需要增强,比如投资仲裁、外国投资准入、反倾销、反补贴等政策;
四是妥善处理已有及潜在争端,包括商事争端与投资争端;
五是尽早引入外部专家的必要性。
现场,池漫郊、参会领导和企业代表还围绕沙龙主题展开互动交流。